
《展報》:作為一個歷經5年發展而不斷成熟的展會,中國國際玩具、模型與嬰兒用品展已經成為富有創新精神的象征。今年大會將“嬰兒用品”引入展會主題中,請您談談此舉對于完善展會功能和促進行業發展的意義。
石曉光:前幾屆展會有個副標題:“玩具、模型及禮品展”,現在我們考慮到禮品與玩具還是有些區別的,就把側重點放在了嬰兒用品上,因為嬰兒用品跟玩具聯系得更多一些。而且有些產品,像0~3歲的嬰兒玩具也可以叫嬰兒產品,重疊的部分較多,所以我們認為把嬰兒用品作為玩具的延伸產業比禮品更為適合。
《展報》:在主辦方的努力下,過往每屆玩具展都產生了階段性的成果,這也讓玩具展成長為我國第一玩具、模型專業展覽。請問本屆展會在籌辦理念、展出規模、招商招展等方面呈現出哪些亮點?
石曉光:中國玩具展是面向貿易觀眾的專業展會,所以,我們在籌辦展會時必然要從觀眾的需求出發,將優秀的國內玩具企業推薦給海外采購商;同時將新的國外品牌介紹到中國市場,促進中國玩具產業與全球市場的合作。今年我們搬到了新國際博覽中心,不僅是為滿足更多參展企業和觀眾的需求,也是為了給他們創造一個更好的展覽、觀展環境。
我們今年展會的一大亮點是,產區特點明顯,形成了產區企業集體參展的規模效應。近幾年,我們跟國內幾個主要的玩具產區的當地政府一直在合作,比如:幾年前就開始跟浙江省云和政府合作,把當地上規模的企業,組織起來參加中國玩具展,整體地展示云和木制產業的產品優勢,得到很多國內外采購商的好評和認可。并且,從去年開始我們也設立了以電子、塑膠玩具為主的澄海展區。今年,我們又與溫州教玩具、平湖童車、江蘇毛絨三個產區成功合作,展出效果非常好,你們可以到這些產區的展位上去參觀、去感受一下。
《展報》:德國紐倫堡玩具展覽公司自2002年開始與中國玩具協會合作,身為中國玩具展的主辦單位之一。請您介紹一下來自德國的主辦方有怎樣的獨到優勢,協會與該公司的合作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石曉光:紐倫堡玩具展覽會是非常知名的玩具領域專業展會,已經成功舉辦了50多年,所以紐倫堡玩具展覽公司在展覽組織、招展招商、觀眾邀請、現場服務等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通過連續五年的愉快合作,中國玩具展的服務質量和品牌信譽度也在不斷提高,已經成為亞洲地區秋季最重要的玩具專業展會。我們雙方也要簽訂一份15年的合作協議,把中國玩具展的品牌越做越響亮,成為全球玩具業內頂級的貿易合作平臺。
《展報》:您在今年的中國玩具行業大會上提到了培養玩具設計人才、建設中國創造等問題,這些問題對于中國從“玩具大國”向“玩具強國”發展有著怎樣的意義?為了提高中國玩具企業在這些方面的意識與能力,協會做了哪些工作?
石曉光:總體來講,中國玩具行業在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呈快速健康的發展,產品遠銷幾乎世界所有國家,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玩具總銷售的70%以上產于中國。為我國出口創匯、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中國玩具行業所面臨的挑戰。80%以上的出口是為國外品牌加工生產,能源、原材料緊缺,成本壓力增大;勞動力、土地等商務成本不斷攀升;自主研發設計的產品和自主品牌缺乏;企業自律性差,無序競爭損害行業整體出口秩序;面臨國外越來越嚴格的技術標準、產品質量、環保和企業社會責任等要求。總之,超強的制造能力是中國玩具企業的一大優勢,但是如果要實現持久的發展,特別是要增強在國際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中國玩具企業需要在經營思路上改變過去對價格競爭的過分依賴,首先應該從做精“中國制造”入手,善用人工成本優勢,建立生產經濟規模,提升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然后力求向“中國創造”努力,培養設計隊伍、提高設計能力,與教學科研機構合作,從而實現產、學、研相結合;不斷創新,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發展中國品牌與通路,以品牌進軍國際舞臺。
協會一直在為中國玩具企業加強品牌建設,走自主創新之路不斷努力著。從2002年開始,協會每年都會進行“中國最佳玩具”評選活動,通過這樣的評選活動,讓企業生產好產品、做品牌產品的意識越來越強,并得到了社會的認可;2004年起,我們已經向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推薦了童車和電動玩具產品,并已被列入中國名牌產品的評價范圍。同時,也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紐倫堡、香港、紐約的三大國際玩具展,樹立了中國玩具企業的整體形象,提高了企業的貿易成功率,對企業拓展海外市場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受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ICTI)的委托,翻譯出版了《ICTI商業運作規范》中、英文對照讀本,并積極配合國際玩具工業理事會、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今年,又組織了多次關于“玩具安全與環境工作”的研討會。為企業及時了解國際玩具行業的出口規范和要求,適應國際玩具業的發展變化,減少國際間的貿易摩擦提供有效的幫助。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協會與專家考核小組對北京、上海、南京和廣州番禺四家院校進行了實地考察,并已決定在四家單位設立中國玩具行業人才培訓基地。以便積極推行校企聯合,開展實踐教學,培養更多的玩具設計專業人才。在7月下旬,又與中國輕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在北京共同舉辦了玩具設計師國家級考評員培訓班,對即將從事玩具設計師職業資格鑒定的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而從全年上半年開始編寫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玩具設計師》教材,目前基本完成編輯工作,進入出版階段,爭取今年11月份在全國開始進行玩具設計師示范性培訓與鑒定工作。
《展報》:隨著玩具出口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中國玩具生產企業加大了對國內市場的投入,其中不少企業都選擇了走“品牌”路線,而目前中國市場上,叫得響的本土品牌為數寥寥。請您談談中國玩具企業欲成功創牌,有哪些因素值得重視?
石曉光:其實這個問題,也可以從剛才的回答中找到答案。企業可以先從精益求精做好“中國制造”開始。在同樣價格的情況下,優良穩定的產品質量將是維持老客戶,爭取新客戶的有利砝碼。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基本條件,但是具備核心的生產加工和質量管理技術隊伍才是質量保證的關鍵。另一方面,企業在保持產品價格競爭力的同時,需要建立自己穩定的國外客戶網絡,直接獲取市場的反饋信息。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要依靠政府支持,打造集群化產業基地的整體形象。在廣東的深圳、東莞、澄海、江蘇的揚州、浙江云和、永嘉、平湖和山東的青島等地已初步形成玩具集群化產業基地,基本解決了產業鏈的配套供應,成為當地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產業之一,在國內玩具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企業齊心協力,提高產品質量,加強行業自律,可以有效地以良好的區域產業基地形象吸引國外客戶,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
在做好“中國制造”的基礎上,企業要力爭自主創新,建設“中國創造”核心競爭力。經過多年的積累,中國玩具行業有的企業的加工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大大提高,已經有能力大力培養自己的設計隊伍,創立自主品牌。同時,中國大陸現在已經有18所大專院校設立了玩具設計專業,除了培養玩具設計的專業技術人員外,也在進行玩具的設計創新項目。同時也應看到全國的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有很多新的發明創造,但一部分沒有轉化為產業,沒有進入市場。我們完全有可能將這些高新技術應用于玩具的“中國制造”中,提高“中國制造”玩具產品的高附加值,實現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我們應該注意,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不可能一蹴而就,當然更不能夠拔苗助長。但是縮短“中國制造”的學習過程,探索“中國創造”的工業模式卻是我們國家的戰略發展思想。要想實現中國創造,首先要尊重創造,尊重知識,尊重技術,而對知識產權和技術產權的保護是中國最迫切的問題,也是玩具行業的迫切問題。因此,我們希望全行業所有企業應該從我做起,拒絕侵權假冒生產,保護自主創新,加強交流,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