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2020年起學前教育行業質與量的雙重升級帶來機遇
4.11.2019, 1:51:34 PM
85

4.11.2019, 1:51:34 PM
85
3月30日,在以“新政下的學前教育發展之道:回歸本源”為主題的第十一屆(2019)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大會 “中國學前教育發展”分論壇上,威創集團CPO、首席科學家郭丹博士就“2019年學前教育行業競爭格局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做了主題分享,深度探討了如何解讀國家政策,緊跟調整步伐,促進企業的升級發展。

郭丹博士首先明確了他演講領域的范圍,他提到廣義的學前教育行業是0-6歲全場景的保育和教育相關的行業,他關注的是3-6歲以幼兒園作為核心的保育和教育的一部分,因此所分享的行業趨勢也是針對這一領域。
對比美國幼教產業發展,剖析中國幼教產業模式與格局
美國幼教產業發展史主要圍繞著“幼兒園產業化”與“教育服務產業化”兩個關鍵詞展開, 1960年到1980年之間,美國幼教產業快速的實現了這兩個領域的產業化。
對比美國的幼教產業發展史,中國的幼兒園產業化要追溯到1996年。在中國幼教產業地圖里以市場、模式、格局三大板塊為主,其中市場最大的要屬開辦幼兒園項目領域,大概有幾千億的規模。另外,圍繞孩子的跨場景內容服務板塊市場規模也很大,很多做玩教具和課程的企業都是屬于這個市場。
清晰未來發展趨勢,穩抓市場機遇
如何抓住這個行業機遇,關鍵的一點就是必須認識到教育行業的核心本質就是“管制經濟”,看不清這個本質很難在行業內有長遠的發展。無論職業教育還是學前教育,行業的基本規律都是7-10年一個周期,也就是說政策驅動“需求側”爆發式增長,催生“供給側”高速發展。學前教育領域國家發布的各種政策文件,驅動了學前教育體系化的優化。
幼兒園在2010-2020這十年,國家政策驅動關鍵的東西是什么?是量,即讓所有的孩子能上幼兒園,解決上學難的問題。出現紅黃藍事件以后,開始有人關注質,但是在2020年之前都是要解決“量”的問題。而2020年之后肯定是質和量并重的,在提升質的方面,各個家庭的需求逐漸旺盛,中國至少還有將近6萬所劃分清晰的盈利性幼兒園要做整體升級,每年會有一百萬的家長拿出50萬的教育費用讓孩子去享受優質的教育。而在2023年左右,還將有一次市場窗口的機會,幼教云服務、幼教銀行服務和經營托管服務平臺將會迎來機會。
最佳實踐經驗分享,如何培養2035年的孩子?
在實踐高品質幼兒園方面,利用精準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家園共育,打造數據驅動的兒童成長內容與服務的訂單分配權平臺,設置完整的課程體系,做精準個性化的保教工作。同時,在幫助園所獲得低成本長周期的資金鏈接服務時,注重現金流管理與增值服務體系搭建,完成園所資產證券化的間接融資。
與此同時,要看清楚未來教育形態與未來學校的形態。郭丹博士曾參與教育部下屬規建中心——未來兒童成長發展研究與示范基地撰寫未來兒童的發展成長指南工作。指南中清晰指出,如何培養2035年的孩子?
未來兒童必須要具備文化理解與傳承、創新、溝通、合作、申辯思維等能力,教育解決方案圍繞標準與評價、課程與教學、教師專業發展、學習環境等因素,重新定義了教育形態與學校形態的意義,利用智能數據采集、分析、應用等科技賦能手段,實現及時反饋、充分互動、個性服務的智慧共育模式,建立專業兒童成長標準、個性化成長報告、精準學習任務推薦等個性化教育服務,達到智慧教育、營養健康、全面賦能的兒童成長訴求。

從“冷門”到“現象級國潮”,它靠什么“拼”出億級爆款
1000+ 插畫師共創、千萬拼圖用戶、億級爆款、市占率第一、“奧斯卡”級大獎加身 十年間,TOi圖益完成了一場從低迷市場到年輕人社交主場的完美逆襲。當行業陷入同質化泥潭時···

不止是玩具,更是新晉“中國特產”
潮玩作為玩具市場的新型消費形式,近年來發展迅猛,已從單純的娛樂載體升級為融合情感價值、文化符號與社交屬性的綜合業態。其背后折射的,是 Z 世代消費群體對個性化表達的追求···

潮玩出海狂飆480%,打法究竟有何不同?
中國潮玩的這把火,在海外越燒越旺。當Labubu在紐約街頭引發排隊狂潮,當52TOYS的“瑞獸系列”被東京收藏家競相追捧,當TOPTOY的“中華街景”中國風積木席卷外海···

學會哄自己開心!成年人心甘情愿為這種玩具買單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情感經濟的崛起,玩具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傳統的兒童娛樂工具,逐漸演變為成年人情感表達的載體和社交互動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