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正式實施:實體零售自強是關鍵,誰將最受影響
1.13.2019, 10:28:37 AM
112

1.13.2019, 10:28:37 AM
112
“實體零售又迎一波電商強沖擊?”
“《電商法》元旦實施,微商代購的煎熬:何去何從?”
“被誤解的新《電商法》這六大問題迫切需要明確”……
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下稱《電商法》)開始正式實施,一時網上的討論如雪片紛飛,各種言論層出不窮。
歷時5年、3次公開征求意見、4次審議之后才出臺實施的《電商法》到底對實體零售、電商平臺以及代購、微商等會帶來哪些影響?為此龍商網&超市周刊先后采訪了長期以來對《電商法》頗為關注的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和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就當前熱議話題發表了他們的見解。

實體商業要“變法”
龍商網&超市周刊:2019年1月1日《電商法》正式實施,現在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一種趨勢,《電商法》的實施會對線下實體零售商帶來哪些影響?
賴陽:傳統零售商有很大的一個認識誤區,總認為電商的盈利、實體的衰落是因為沒有法律制約,比如電商偷稅漏稅等,但實際上電商早就開始納稅了。
《電商法》的出臺對現在的經濟發展、產業革命和零售業變革有了更為明確的解釋。所以,我認為法律更會促進電商的發展,因為以前灰色地帶的很多東西都被規范、更加明確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電商會發展得更好,所以傳統實體商業必須要研究進行“變法、變革”,而不是希望以《電商法》來打擊電商,使自己處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洪濤:電商法的實施會進一步規范網上交易,比如低價競爭、假冒偽劣,規范后實體店的營商環境會更好。
因為實體店都在往線上發展,線上規范也會促進線下發展,實體店運營會更加活躍,比如支付、物流配送等基本都采用了數字化經營的方式。《電商法》出臺不代表電商對實體零售的沖擊就沒了,這是不現實的。
龍商網&超市周刊:38條中把連帶責任變為相應責任,這一條其實四審時爭議很大,您怎么看這種轉變?
賴陽:我認為這一條沒有問題。平臺跟實體店是不同的,它將交易信息撮合在一起,讓無數商家和個人在這個平臺上進行交易。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把買賣雙方的資質考核得當,只能通過信譽評價機制,逐步篩選和制定追責機制,使出現問題后的商家能被追責,而不可能讓平臺承擔無限的責任。
如果一旦出現問題,平臺就要承擔無限責任,那么平臺都要垮掉,這實際上是對產業革命發展的扼殺。
從發展趨勢看,全球逐漸步入平臺化時代,平臺化將是未來交易的一個主流趨勢。我在商務部向領導談我的觀點時,其中就說到平臺化、眾包化、眾籌化都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在交易過程中,如果出現問題平臺不解決,它要承擔連帶責任。但如果平臺通過技術條件、管理機制能進行追責、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平臺就不一定要承擔過度的責任。
我認為根本的一個問題就是搭建一個平臺讓更多人可以進行交易,那么平臺就要定出規則,明確交易規則,但平臺不能保證審核完全沒問題,只能保證要盡審核義務。
所以,平臺盡了義務后也不能保證商家里賣的東西就一定沒問題。在超市也是一樣的,進貨時看對方證照齊全就下訂單了,如果售賣食品出了問題也不能承擔無限責任,因為超市根本不能鑒定供應商證件的真假,只能說認真做好審核義務,超市就做好它的工作了,平臺與超市是同樣的道理。
實際上,現在很多實體商業對電商平臺是敵視的。我認為《電商法》是非常適宜的,既提出了責任,同時對責任的追究也符合客觀實際。
洪濤:電商平臺就是提供一種網上交易的場景,對買賣雙方來說就會涉及到消費者或采購商,他們的一些利益如果受到傷害,平臺就要承擔相應責任,同時對買賣雙方都要進行相應的管理。
實際上在實體經濟的交易過程中也有涉及到合約雙方的這個問題,也存在相應責任或連帶責任的問題。尤其是像批發市場、購物中心都存在這樣一些問題。
所以,平臺作為中間商必須要考慮到這個問題,這既是商業規則,也是一種社會責任體現。
微商代購有法可依
龍商網&超市周刊:現在把代購、微商這些都已經納入到《電商法》的監管范疇,會給中國的代購、微商行業帶來哪些影響?
賴陽:不會有太大影響。首先代購分個人和商業行為,商業行為就屬于跨境電商,國務院前不久出臺的文件就給予跨境電商很大支持。如果是個人簡單地幫朋友代購些東西,不屬于商業行為,不會受到影響。
現在相當多的微商實際上不是在正常銷售商品,而是有傳銷嫌疑,所以加強對微商的監管是非常有必要的。
納稅現在也很明確,平臺屬于中介服務,而賣家要開發票就要交稅。實際上納稅規定一直就有,只不過現在更明確了。
很多實體商業說電商偷稅漏稅,其核心在于,第一電商確實有不交稅的,比如個人賣點二手東西,一般不會交稅。但作為商業行為,進行了商家注冊,那無論在哪賣都要交稅,具體如何還是要看稅收體制。
電商稅負低是因為其減少了很多中間的流通環節。環節減少了,商品的加稅加價率自然低了,既包括中間成本的加價低了,也包括少了一個環節就少了很多人工、流轉費用,所以電商的成本自然比傳統零售低。
平臺化之所以成為時下一大趨勢,因為它使得交易成本趨向于零,賣家與買家直接對接,中間環節減少,相應地加在商品里的稅比例也低了,這也是電商與傳統零售相比最核心之所在。
線下開個店,房租、水電和人員都是成本。雖然網上也要花錢,但少多了。還有把商品送到總經銷、總代理手中,這一流轉過程不僅有稅,也是有成本的,而網上是直接賣,只有一個物流環節。
所以環節越少成本越低,過去環節多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消費者不能直接在廠家拿貨,只能到便利店、超市和百貨買。同時,這些店鋪也不可能拿到一手貨,要經過總經銷、總代理各個環節,因此產生了大量成本。
現在在互聯網輸入一個關鍵詞就能搜到海量信息,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多中間環節都被跳過了,所以這些環節成本就沒了,價格余地就大了。因此,網上東西便宜不是因為電商偷稅漏稅,很多零售企業應該認識這一點。
龍商網&超市周刊:您如何看待代購和微商要進行市場主體登記?
賴陽:市場主體登記必須要按照相關法律來進行,原來有些東西是不明確的。比如代購有兩種,在《電商法》出來前,就有空姐因走私罪被判刑。因為法律有規定帶私人物品如果超過一定價值額度,就等同走私,肯定是不合法的。
如果注冊正規代購公司,就屬于跨境電商,是合法經營。要是給朋友捎點東西,沒超過法定限額是可以的。如果以此為職業,天天大量帶東西就是違法的。
龍商網&超市周刊:電商法里有個說法是零星小額交易不用交稅,也不用進行市場主體登記,該怎么理解零星小額交易?
賴陽:其實就是個人在網上進行的二手商品交易,比如把沒怎么用過的包包轉手銷售。零售小額不一定是個人,但一般單位交易肯定要有發票。因為在淘寶上既有職業商家,也有很多個體戶,現在對零星小額還沒有明確一個度。
我認為有關部門對零星小額交易肯定會出細則,比如說規定年度交易額不能超過多少,交易記錄達到一定額度后,就要交稅。
記者手記:沒采訪之前,記者看了很多關于《電商法》的文章,看完感覺實體零售、代購和微商在《電商法》下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與兩位專家教授交流后,對《電商法》又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其中洪濤教授的一句話令記者深刻:《電商法》出來了,不代表電商對實體零售的沖擊就沒了,這是不現實的。
的確,電商發展大潮早已來了,只不過在《電商法》加持下,如今經營變得更為規范了。就如賴陽所言,實體零售在做好門店的同時也往線上發展業務不也是搭上了政策利好的電商大船。 學會哄自己開心!成年人心甘情愿為這種玩具買單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情感經濟的崛起,玩具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傳統的兒童娛樂工具,逐漸演變為成年人情感表達的載體和社交互動的媒介。 從“冷門”到“現象級國潮”,它靠什么“拼”出億級爆款 1000+ 插畫師共創、千萬拼圖用戶、億級爆款、市占率第一、“奧斯卡”級大獎加身 十年間,TOi圖益完成了一場從低迷市場到年輕人社交主場的完美逆襲。當行業陷入同質化泥潭時··· 家長愿為旅途中的“10分鐘安靜”付多少錢? 短途郊游、周末周邊游、假期遠途行……旅途場景下的兒童娛樂需求正催生出一片亟待挖掘的藍海市場。對于玩具企業而言,如何讓產品在有限空間里承載無限樂趣··· 控成本、提人效、穩利潤!60家企業直呼滿滿干貨 為提升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專業化、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水平,加快推動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協會(簡稱中國玩協)與重點產業集群在思維創新···新聞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