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哪吒”看中國超級IP的商業變現之路!
8.14.2019, 9:27:02 AM
81

8.14.2019, 9:27:02 AM
81
四年匠心沉淀,“爆款哪吒”贏了內容卻錯失商業變現先機
8月11日19點,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的總票房正式突破35億元大關,已經超過《唐人街探案2》(34億)、《美人魚》(33.9億)、《我不是藥神》(31億),排名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歷史第五名。票房從最初預測的只有不到1個億,到現在的預計突破40億,《哪吒》為電影市場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也為中國動漫產業的崛起帶來了信心。
然而,隨著電影上映時間的推移,日均票房貢獻逐漸走低,影片上限已經可見。一場動畫電影盛宴之后,留下的似乎更多是落寞和迷惘,而迷惘背后則是對中國動漫產業更為深刻的思考。
動畫爆款難求,市場為之振奮,而國漫爆款距離商業變現還很遠
作為一部難得的動畫爆款作品,早在《哪吒》點映階段(7月19日前后),就有很多網友呼吁盡快推出衍生品,然而直到7月28日,片方官方微博才表示將開啟正版授權的周邊眾籌計劃,光線更是到7月31日才對外表示已經授權相關公司進行《哪吒》衍生品的開發和制作。而這時,市場上已經充斥著大量盜版衍生品,正版授權商品的姍姍來遲讓IP商業價值最大化成為一紙空談。
“超級IP是社交連接的貨幣,是人格化的交易入口”。事實上,超級IP的生命力遠遠比人們想象的更長,其蘊含的商業能量也遠遠超出內容本身的收益。超級IP的商業變現簡直就像一門“躺著就能賺錢”的生意。91歲的米老鼠不僅是個卡通明星,還是一個超級富豪,根據維基百科對全球知名IP形象授權零售總額的統計,米老鼠和他的小伙伴們自1928年誕生以來,貢獻授權零售額達700億美元(約合4,931億元人民幣)。
去年,米奇90歲生日,迪士尼與15位中國本土設計師合作推出時裝作品,并在3月份的上海時裝周亮相。此外,迪士尼還授權市場部在上海新天地舉辦為期5天的主題展,在200平米的空間展示了形形色色的米奇主題授權商品。直至今日,米奇和他的小伙伴唐老鴨、米妮等幾十年前的經典IP每年都在持續穩定地為迪士尼貢獻可觀收入。
那么,一個爆款IP中蘊藏著多大的商業能量呢?以2013年上映的爆款《冰雪奇緣》為例,上映5年間,該IP授權商品全球終端零售額約130億元人民幣,為迪士尼消費品部門帶來25億人民幣的純授權收入,在美國本土市場為迪士尼貢獻了13億元的純授權收入,這里面還不包括迪士尼自營開發的衍生產品、冰雪奇緣IP入駐主題樂園帶來的額外收益。而經典常青類IP擁有根深蒂固的影響力,不需要太多額外的投入,卻每年穩定為迪士尼美國市場貢獻約5億元人民幣收入。

冰雪奇緣IP授權收入規模
資料來源:資料整理,案頭研究
中國的IP商業授權市場就像巨大的金礦,等待著精品IP的開采
過去5年,中國IP授權市場以13%增速增長,2018年IP授權行業規模677億元,但仍然僅占全球授權市場的3%,相比美國仍有15倍的增長潛力。

中日美IP授權行業規模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案頭研究

全球授權市場排名前十的國家份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案頭研究
較于美國和日本,中國IP授權商品滲透率仍處于低位,各品類授權市場處于較初級發展階段。舉例而言,中國玩具授權商品滲透率僅為14%,低于日本18個百分點,低于美國13個百分點;中國服裝授權商品滲透率僅為0.3%,低于日本3.7個百分點,低于美國15.7個百分點;中國食品飲料授權商品滲透率僅為0.1%,低于美國1.3個百分點。

2018年中美日各品類IP授權商品滲透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案頭研究
國內動畫企業雖日益注重IP價值變現,但普遍缺乏IP商業運營能力。與國際龍頭相比,中國動畫企業授權能力薄弱,2017年奧飛娛樂IP授權零售額27億元,而東映動畫為181億元,迪士尼則高達3,551億元。

2017年頭部動漫企業IP授權零售額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案頭研究
前期規劃的缺失、IP授權流程體系的不健全、授權品類的狹窄等種種原因制約著國產動畫企業IP商業價值的釋放。由于缺乏前期縝密的商業規劃,IP收益嚴重縮水的案例早已屢見不鮮。例如,2017年8月上映的動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2》由于未提前規劃游戲上架時間,導致手游發布日搜索指數已處于低位,與IP動畫電影首映峰值相差4倍,錯失IP動畫電影熱度。動畫作品《我叫MT》完結兩年后,才發布多款游戲,未形成“內容+商業”聯動運作,衍生游戲也表現平平。


《十萬個冷笑話2》、《我叫MT》百度搜索指數走勢
資料來源:案頭研究
相比之下,國外頭部IP在上映前后往往通過一系列舉措維持IP的熱度,為衍生品的變現與IP商業運營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撐。國際經驗表明,衍生品的開發實際在電影上映前1年半甚至更早就應該提前規劃布局,太晚推進只會錯失熱度、給盜版留空間,讓IP商業運作的紅利被盜版商品攫取。
巨大的IP商業授權收益的背后是機制體系的保障,而這涉及到動漫企業IP授權的統籌規劃與內部各部門間的高度協作。頂級泛娛樂集團迪士尼的IP授權運作涉及到消費品部門與內容工作室、市場部、及海外各部門的緊密配合,以確保授權收益最大化,這也是像冰雪奇緣這樣的爆款IP能在院線市場以外獲得如此巨大的商業成功基石。
迪士尼對于IP授權的規劃起始于電影上映前的18-24個月,在內容創作初期創作工作室就會與消費品部門分享電影素材,并收集來自消費品部門從授權業務角度提出的反饋。除了提出內容調整建議以外,消費品部門也會著手向授權商展示初期內容,盡早開始產品創意設計。一般來說,游戲作為開發周期最長的授權品類,通常在電影上映前的2年左右甚至更早就要著手籌備。
電影上映前18個月時:
硬線品類(一般為開發周期較長的品類,如玩具、消費類電子等品類)的授權經理就會頻繁與工作室對接,將內容端改動及時告知授權商。
電影上映前9-18個月時:
消費品部門的戰略條線會制定該IP品類的受眾戰略,工作室提供電影原始素材(即高幀圖片)給消費品部門的設計人員,美國的設計人員會根據原始素材設計圖庫,并分發至海外設計部進行本土化調整。
電影上映前1-6個月時:
消費品部門會推薦合適的商品給到市場部,市場部會舉辦線下活動進行造勢,同時在活動中進行相應的衍生品售賣。
迪士尼根據其長期積累的經驗,將電影上映前6-8周定位為消費品上市的“黃金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其不僅能利用2-4周后市場部對電影集中進行推廣帶來的IP熱度高潮,還能利用電影上映造就的IP熱度峰值,最大程度發揮授權業務與市場端、內容端的協同效應。另一方面,衍生品的提前統籌規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和盜版商品的沖擊,同時法律手段的運用與IP權益的維護將在IP企業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在超級IP的驅動下,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不斷延展著它的邊界,呈現出一幅泛娛樂、互娛經濟的宏偉藍圖。伴隨著動漫市場從“內容驅動”向“內容+商業運營”雙輪驅動的過渡,我們相信,中國動漫企業的“迪士尼夢”已不再遙遠。
泛娛樂時代下,IP始于內容,卻不止于內容。

一周關注
樂高新品正式發售、越南發布電商新規、衛健委發布《托育機構消防安全標準》行業標準···

學會哄自己開心!成年人心甘情愿為這種玩具買單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情感經濟的崛起,玩具行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從傳統的兒童娛樂工具,逐漸演變為成年人情感表達的載體和社交互動的媒介。

一周資訊
樂高×變形金剛合體,TikTok Shop“拎包出海”升級,中央網信辦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

玩具企業出海,是否“正當時?”
據《2025年中國玩具和嬰童用品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玩具出口呈現結構性變化:美國市場穩健增長4 2%,中亞五國整體增長11 3%,吉爾吉斯斯坦市場更是飆升86 6%。